2025-05-05 01:04:43
蓄冷空調技術,是利用夜間電網低谷時段開啟制冷主機,將建筑物空調所需的冷量以冰的方式儲存起來,白天電網高峰時,進行融冰供冷的空調系統。蓄能空調必要性:氣候的季節性變化和空調使用的特點決定了空調用電負荷在不采用蓄能技術的前提下,必然存在較大的峰谷差。蓄能空調系統技術,是轉移高峰電力、開發低谷用電,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綜合能效,保護生態環境、符合**發展戰略與政策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動態冰蓄冷技術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水的過冷特性,通過專門設計的?板式換熱器將水冷卻至零下2℃,使其處于過冷狀態,然后通過?超聲波的空化效應使過冷水瞬間轉變成流態化冰水混合物(?冰漿),從而實現制冰和蓄冷。這種技術相比傳統的靜態冰蓄冷方式,具有更高的傳熱效率和更快的制冰速度。冰蓄冷與溶液除濕耦合,顯熱/潛熱分開處理,節能率再增15%。浙江過冷水動態冰蓄冷造價
動態冰蓄冷的工作流程,動態冰蓄冷工作流程:制冰機制冷,冰在蓄冰槽中結成。循環水泵將槽中水抽出至蒸發器上方噴酒,冰層達到一定厚度時,制冰設備切換模式使冰脫落。反復制冰和收冰,實現蓄冷。動態冰蓄冷技術、技術名稱:動態冰蓄冷技術,適用范圍:建筑行業各種中間空調系統及工藝用冷系統三、與該節能技術相關生產環節的能耗現狀: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溫帶和亞熱帶,每年空調使用時間較長,在南方地區甚至可達8個月。夏季高溫時段空調用電負荷,特別是大型中間空調、區域供冷和地鐵空調等空調負荷集中,是造成城市電力負荷峰谷差的主要原因,而冰蓄冷空調是實現用戶側調峰的有效技術之一。A前我國已有的蓄冰空調工程設備70%以上來自國外,且99%都屬于靜態蓄冰技術,主要包括盤管制冰、冰球制冰等傳統靜態制冰方式,其體積大、運行成本高、制冰效率低,平均制冷量只有空調工況制冷量的50%。河北低碳動態冰蓄冷空調動態冰蓄冷減少制冷機組裝機容量30%,降低設備初期投資成本。
熱泵工沉,熱泵原理同能源塔的系統原理,是從蓄冰槽內吸收水的熱量進行制熱,可通過冷卻水、土壤、河湖水等進行釋冷。供熱時,即時或分時向大氣或其它熱源全部或部分放冷。當放冷速率跟不上時,冷量就以冰晶的形式供熱放冷可以不同時,如10小時供熱可以24小時錯時放冷;條件允許時,可用低谷電化冰間接蓄蓄存熱。系統耗材少。當蓄冰量為65%蓄冰槽與盤管蓄冰槽體積相當,但無需盤管,且在蓄冰槽內不需要預留檢修空間??晒?。通過吸收蓄冰槽內水的熱量進行制熱,經冷卻塔或其它方式散冷,若為四管制系統,可同時利用此冷對空調未端進行供冷,達到使用熱回收的節能目的??呻S時蓄冰。增加蓄冰量代價小。加大蓄冰池和蓄冰時間即可。
動態冰蓄冷系統,冰片滑落式,原理:通過水泵將蓄冰槽的水自上向下噴灑在制冰機的板狀蒸發器表面上,使其凍結成冰。當冰層厚度達到5~9mm時,通過制冰機的四通閥換向,將高溫氣態制冷劑通入蒸發器放熱,使與蒸發器板面接觸的冰融化板冰靠自重滑落至蓄冰槽內,形式如下圖。該系統四通閥切換頻繁,熱氣脫冰效率低、噪音大,民用使用較少。冰晶式動態冰蓄冷的技術分析,以上對冰晶式動態冰蓄冷的原理做了簡單概述,針對本次業主方提供的中機能源的冰晶式蓄冰系統主要特點是集制冷水、制冰晶及熱泵三功能與一體,區別于常規的雙工況(制冷、制冰工況)機組。冰水混合泵采用變頻技術,流量調節范圍20-**,節能率提升18%。
迄今為止,只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對此技術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從 2003 年起,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開始了對流態化動態冰蓄冷技術的全方面研究。成功突破熱交換器堵塞、超聲波促晶、以及動態劉弘建等關鍵技術,建立了新風尚流態化動態制冰標榜系統,研制成功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態冰蓄冷技術,使我國的第二代流態化動態蓄冷技術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打破了國際技術壁壘。如今,動態冰蓄學術界冷也已成為國際上冰蓄冷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而且在發展中**普及迅速。過冷水動態制冰技術獲**科技進步二等獎。浙江過冷水動態冰蓄冷造價
冰晶粒徑控制50-100μm,防止管道堵塞,輸送阻力較傳統冰漿降低40%。浙江過冷水動態冰蓄冷造價
推廣前景和節能潛力:2011年全國高峰用電負荷約為7.86億kW,其中空調負荷占高峰負荷的30%,全國現有大型中間空調約250萬套,預計到2015年在全國推廣5%,約12.5萬套空調可使用采用動態冰蓄冷技術,全年轉移峰時電量約 52 億 kwh,減少電廠 裝機容量 1180萬 kW,宏觀節能潛力較大。流態化動態冰蓄冷技術的先進之處在于改進了傳統制冰過程中的主要缺點,而且制出的冰以流態化冰漿的形式存在。傳統靜態制冰過程中,水通過自然對流換熱,冰層首先在換熱壁面上形成,然后逐漸變厚。這樣就導致形成新的冰層所需的熱量傳遞必須以導熱的形式穿過越積越厚的原有冰層,從而嚴重的惡化了傳熱效率,致使結冰越來越困難,制冷劑提供的冷卻溫度也必須越來越低。浙江過冷水動態冰蓄冷造價